1、航天科普大讲堂
航天知识科普是通过航天专家讲座和视频学习方式开展,让青少年体验到航天技术的高超,领略到浩瀚太空的魅力,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,同时也增强航天事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,产生主动求知、主动学习的意愿。
1) 讲座举办单位
中国宇航学会
中国教育学会
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
2) 讲座专家
特聘航天专家、专业高级工程师、院士
航天高校、院所教授、航天员
3) 讲座频次
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安排,每年2-3次
4) 讲座主题(部分)
n 《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三座里程碑》
n 《中国载人航天八大系统》
n 《解读载人航天发展》
n 《圆梦天宫——神舟十一号背后的故事》
n 《美国航天科学素质教育发展》(NASA专家主讲)
2、STEM特色课程建设
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校本课在学校的落地,研发了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航天科技STEM系列课程:
序号 |
学段 |
课程名称 |
课时数 |
1 |
小学 |
太空探索与模型制作 |
10 |
2 |
火箭制作与发射 |
8 |
|
3 |
月球基地设计与搭建 |
6 |
|
4 |
卫星应用与实验 |
8 |
|
5 |
初中 |
我的探月任务 |
28 |
6 |
遥感卫星应用 |
8 |
|
7 |
功能模拟卫星探究与制作 |
28 |
|
8 |
高中 |
月球探测器设计与探究 |
36 |
9 |
教学仿真卫星设计与应用 |
28 |
|
10 |
卫星测控与天地通联 |
24 |
在组成上,除了标准实施教材之外,课程配备了相关的教学器材、用具、实验设备。
在结构上,课程分别以背景知识、探索和实验、综合实践、总结和评估等进行有序组织。
在实施上,每门课程以实践、任务的形式进行组织和编排,提供每堂课具体的阶段实践目标、完成要求、详细步骤、评价标准。
在效果上,要求学生手脑并用、积极讨论、鼓励探究和发现新的问题新的领域、认真总结,促进学校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式学习氛围、建立起自然科学认知体系。
课程内容概述如下:
1)《太空探索与模型制作》
n 课程目标
通过对航天模型的制作,增强对太空、航空相关内容的直观认知,手脑并用,增强注意力集中时间,对航天知识有感性的认知,增强对现有世界的热爱。
n 主要配套设备
八大行星模型、VR眼镜、航天飞机模型、月球车模型、天宫对接模型。
n 内容概述
对宇宙、太阳系恒星和行星基本认识,然后动手拼接和组装航天飞机、VR眼镜、玉兔号月球车、天宫对接模型。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劳动技术科、信息技术课
2)《火箭探究与发射》
n 课程目标
手脑并用,完整参与模型设计、制作、发射与回收,并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参与,培养学生观察力、想象力和提升学校学习氛围。
n 主要配套设备
手绘火箭书、长征五号火箭模型、气火箭制作包
n 内容概述
手绘火箭书、制作气火箭、制造带有减速装置(降落伞、减速带)的火药火箭,使用发射装置发射,进行比赛留空时长。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通用技术科、信息技术课、劳动技术科、综合实践课、社团比赛
3)《月球基地设计与搭建》
n 课程目标
通过动手操作,完整设计和搭建一个月球基地,了解深空探测的环境条件、强化动手操作,培养研究和探索精神。
n 内容概述
火箭发射的原理模拟、基地选址、绘制基地结构图、仓库搭建、仓库抗震性测试、基地动手搭建、基地展示和评估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通用技术科、信息技术课、劳动技术科
4)《卫星应用与实验》
n 课程目标
认识卫星的结构组成,并通过一个防隔热材料的实验和判断来探究卫星的能源问题,激发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,体会通过实践、实验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。
n 内容概述
希望一号卫星模型拼接、模拟太阳能光照的测试试验、照射隔热材料覆盖的温度传感器,判断和选择更加隔热的材料。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通用技术科、信息技术课、劳动技术科
5)《我的探月任务》
n 课程目标
综合运用结构、电子、通讯、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,树立起航天工程的整体认知,培养团队协作和工程参与意识。
n 主要配套设备
月球车套件、地面仿真指挥系统软件
n 内容概述
学生模拟组建航天科技公司,参与月球探测器设计与应用活动,根据探月任务自行设计月球车整车,包含外形结构、电子电路、软件系统,利用激光切割机等工具实现外形结构制作,远程遥测遥感完成月球探测任务。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劳动技术课、信息技术课、综合实践课
6)《遥感卫星应用》
n 课程目标
通过团队协作制作八木天线、完成卫星信号接收,理解无线电通讯基本原理,强化团队协作,激发科技兴趣。
n 主要配套设备
八木天线测控套件、合路器和同轴电缆
n 内容概述
第一次课最基本的原理讲解,同时开始做一个八木天线;第二次课完成八木天线制作,并用对讲解进行频段信号接收测试;第三次课对过境在轨卫星、民航信号接收并绘制卫星气象云图;第四次课进行总结和作品的呈现,全程实践驱动。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劳动技术课、信息技术课、综合实践课、团队竞赛
7)《功能模拟卫星探究与制作》
n 课程目标
理解卫星的结构和组成,通过试验和实践理解卫星的基本原理,通过自己设计和组装一个小卫星,加深不同学科已经学到的概念、激发学习兴趣。
n 主要配套设备
功能模拟卫星主套件、分系统套件、太阳能车套件、外观套件、防辐射套件、太阳能系统套件
n 内容概述
通过一系列实验(组装希望一号卫星、太阳能板供电实验、组装太阳能车、编码和解码实验、卫星防隔热材料选择实验等)、探索任务来理解卫星的基本结构、部分实现原理,并且在综合实践部分,自己设计和动手组装一个小卫星。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信息技术课、通用技术课、综合实践课
8) 《教学仿真卫星设计与应用》
n 课程目标
系统学习航天科学及卫星工程相关的科学科技知识,了解卫星原理、应用及航天工程实践,综合运用技术,合作完成一颗功能模拟卫星,掌握卫星的设计、组装、集成与测试方法,掌握电子、通讯、遥感等领域的技术方法,提升团队合作能力。
n 主要配套设备
教学仿真卫星结构套件、卫星分系统、载荷电路板(可由学生DIY功能)、2U-CubeSat微纳卫星电联试(原型)系统、卫星结构、电源和防隔热实验资源包、八木天线制作套件、卫星地面应用软件系统。
n 内容概述
整星功耗及太阳能功率实验、轨道模拟实验、星务系统编程实验、火箭发射及载荷舱实验、卫星总装、温度、振动和通信集成测试与调试、项目评审。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劳动技术课、信息技术课、综合实践课、通用技术课
9) 《卫星测控与天地通联》
n 课程目标
针对业余卫星,实现解析卫星协议、了解卫星状态、接收卫星信标数据、接收卫星载荷数据等一系列与卫星有关的活动,融合物理、工程、协议、电路等相关知识,培养创新和创造能力。
n 配套设备
地面站卫星天线射频子系统、伺服控制子系统、解调数据处理子系统、避雷子系统、地面站测控软件系统平台。
n 内容概述
业务无线电卫星天地通信试验、卫星轨道跟踪与无线电活动、信标接收、解调、处理信标数据、SDR原理及对卫星进行遥测、接收民航机信号与云图信号、制作完成一套自动追星天线系统。
n 可开展的匹配课程
信息技术课、综合实践课、通用技术课、团队竞赛。
ADD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18层航天创客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
TEL:010-56152515 PHONE: 15652598441 E-MAIL:camp@geekyc.com
URL:www.aerospacemaker.net